为什么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现象
发布时间 :2022-09-02
来源 :莱思纽卡
事实上,调查发现,维生素D缺乏的发病率,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高于60%,说明维生素D缺乏是很常见的。
易患人群
宝宝、孕妇和老人,
缺乏锻炼和室内办公的年轻人,
肥胖人群,
深色皮肤的人,
胃肠功能差,营养不良,
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轻度维生素D缺乏症,通常缺乏特异性症状,主要通过检测血清25(OHD)来明确。25(OHD)<50nmol/L缺乏维生素D。如有肌肉疼痛、四肢无力、反复感染、脱发、抑郁等症状,应筛查维生素D水平。补充剂量因人而异
维生素D缺乏,首选补充维生素D3。
预防剂量
1、从宝宝期到青春期补充维生素D:至少每天400-600IU/日。
新生儿出生后几天内,补充维生素D,1岁以内400IU,青春期到600IU/日。
2、成人(包括孕妇、乳母):每天400~600IU维生素D。
建议孕妇、乳母等易患者每天摄入400IU的维生素D。
3、骨质疏松症:每天补800~1200IU维生素D。
为了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建议50岁以上的人每天摄入800人~1200IU维生素D。
治疗剂量
当患者被诊断为维生素D缺乏症时,不同年龄组的治疗剂量不同。在治疗过程中,应使用足够的剂量,来确保维生素D缺乏的矫正,及时改善维生素D缺乏的临床后果,并注意避免维生素D中毒引起的过量剂量。
分享到
END

微信

微博



-
宝宝为什么容易出现维生素D缺乏症?
缺乏维生素D常导致佝偻病,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容易缺乏维生素D呢?假如你需要补充维生素D,补充多少才合适呢?怎样选择维生素D?现在就告诉你, 宝宝为什么容易出现维生素D缺乏症?
-
如何防止宝宝维生素D缺乏症?
维生素D缺乏症是宝宝常见的慢性营养缺乏症。众所周知,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佝偻病,但我们可能不知道,维生素D缺乏能引起手足抽搐。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又称佝偻病低钙抽搐,是由于体内维生素D缺乏,导致血钙减少,神经肌肉兴奋增加,导致全身抽搐、手足抽搐或喉咙抽搐,多见于4个月至3岁的宝宝。
-
维生素D缺乏会增加死亡风险,补错了更易出危险
在包括30万人在内的一项新研究表明,维生素D缺乏与人类死亡率的因果关系,维生素D缺乏增加了死亡风险,即使维生素D水平略有提高,也能降低风险。 其中,维生素D的平均水平低,被认为是缺乏维生素D。在14年的随访中,研究人员发现,随着维生素D浓度的增加,死亡风险明显降低,这是严重缺乏维生素D的人群中最明显的。研究人员认为,制定有效的公共卫生战略需要更多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