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合理给宝宝补充钙、铁、锌呢?
发布时间 :2022-10-21
来源 :莱思纽卡
关于补钙
婴儿缺钙的根本原因往往是钙摄入不足或缺乏维生素D,影响钙的吸收。因此,宝宝出生后,就要开始补充维生素D,足月儿每天400IU,早产儿每天800IU。满月后,可以每天带宝宝去户外活动2小时,多晒晒太阳。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缺钙。
一般来说,6个月内母乳喂养的婴儿不需要额外补钙。添加其他食物后,如果婴儿每天可以喝800毫升的牛奶,1岁以上的宝宝每天可以喝500毫升的牛奶,再加上肉类、鸡蛋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的摄入,就没有必要了补充钙。如果不确定宝宝是否需要补钙,最好请托儿科医生评估宝宝的营养状况。听从医生的建议。一旦出现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应遵照医嘱口服或肌肉注射维生素D,规范治疗。
关于补锌
母亲初乳的锌含量较高,但随后逐渐下降。6个月大后,母乳中的锌已经不能满足其需要,必须从其他补充食物中获取足够的锌。
适量摄入富含锌的食物是补充锌最有效的方法。比如海产品中锌含量比较高,如海带、紫菜、鱿鱼、牡蛎、黄鱼等,动物性食物如瘦肉、坚果、食用菌等、豆类等富含在锌。
7-12个月的婴儿缺锌的高危人群,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精神不振、体格发育迟缓、味觉丧失、体重减轻、反复感染等。最好在饭前1-2小时服用。
关于补铁
宝宝从妈妈那里获得的储存铁在出生后4-6个月之间基本消耗殆尽,需要及时补充,否则会出现缺铁甚至缺铁性贫血,给宝宝带来不可逆转的智力伤害。
首先,补充食品是铁强化谷物。8个月以上的婴儿和幼儿每天应该吃肉和鸡蛋,以及少量的脂肪。可以每周吃动物肝脏或动物血1-2次,鱼、虾或鸡鸭1-2次,红肉(猪肉、牛肉、羊肉等)每周3-4次。每天吃的肉总量为30-50克。早产儿和双胞胎的铁储存较少,消耗较多,需要更多的铁补充。
6-24个月的婴幼儿是缺铁性贫血的高危人群,会影响婴幼儿的身体发育、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和行为发育。由于起病缓慢,无特殊症状,常被家长忽视。
儿童可能会出现肤色、嘴唇逐渐苍白、头发干燥;容易疲劳,缺乏活动,精神不振,烦躁,食欲不振,各种感染易复发。这时候就要在儿科医生的指导下,按照医生的嘱咐补铁,两餐之间服用,同时补充维生素C,增加铁的吸收。
分享到
END

微信

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