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婴儿哭了要不要马上抱起来?

发布时间 :2022-03-24

来源 :莱思纽卡

  婴儿哭了要不要马上抱起来?当新手妈妈后,育儿的地雷很多,像是抢抱小孩、对孩子的一切都无所谓的态度、怪妈妈大惊小怪都有,而且相信许多妈妈也曾听长辈、老公或是保姆都说过:「让小孩哭一下又不会怎麽样」、「小孩一哭就抱只会宠坏他」。听到这句话,妈妈还不气炸?

  但同样经历过紧张兮兮的新手妈时期的小编,到现在小孩已两岁,微资深妈妈小编也终于懂这句话的意思了:「让小孩哭一下没关系。」

  新手妈妈时期几乎无法忍受小孩哭声,小孩一哭就赶快抱起来、泡奶、换尿布,宁愿牺牲自己所有生理需求(吃饭、上厕所、睡觉),只求小孩不哭;但等小孩长到了容易欢闹的年龄,微资深妈妈已练就看到小孩哭仍不为所动的能力:「小孩哭?等我上完厕所再说」、「敢跟我闹脾气?你哭我就不抱、不哭了再抱!」

  到底是什么样的经历让妈妈有这样的行为、心态转变?

  育儿的经历

  已经有许多科学研究,发现「婴儿的哭声对人类大脑有类似警报器功能」,婴儿一哭就会让大脑刺激催产素,让听觉神经变得更敏感、放大婴儿哭声,而且看着新生儿每次都用生命在哭、哭到脸涨红、喘不过气,都会觉得真的是什么很大不了的事情让他哭成这样;但随着经验知识的累积,我们逐渐能辨别「警报」的紧急程度。

  像有些资深保姆、护理师、医生能辨别小孩的哭声需求,是身体不舒服、还是没安全感讨抱抱,或是肚子饿哭泣?如果能辨别婴儿需求,自然就能安排出轻重缓急,应该要先满足谁的需求。但对新手妈妈而言,若还不会辨别婴儿哭声的不同,那么所有的哭声都同样紧急,就像放大的警报器必须马上被处理,而且新生儿用力哭泣的模样也会影响新手妈妈的判断啊~

  宝宝的行为能力

  除了大人的育儿经历会影响「抱小孩的速度」以外,宝宝自己本身的行为能力、发展也会影响。像新生儿哭很有可能多是为了生理需求:肚子饿、太冷太热、肚子不舒服......,如果没有大人帮忙自己也无法解决的问题。

  但随着年龄增长,孩子的情绪也发展的越来越多元,哭有时更是为了寻求心理安慰,但这种需求在大人眼里可能就没有那么「立即性」,至少不会有连上厕所的3分钟、吃饭的15分钟都等不了;而且到了1、2岁以后,小孩开始会走、会需要自己坐在餐椅上吃饭、体重也越来越重,不得不教的马路安全、用餐规矩也必须要训练。就算再爱小孩,体重那么重也不能随时哭了就抱(妈妈手臂会断掉)、好的用餐规矩也是乖乖在椅子上吃完饭才能抱、饭前不能吃太多零食糖果,再哭也不能给......

  等到该教小孩规矩的年纪,就不能再事事顺着小孩的生理、心理需求,让小孩哭一会儿可能就会变成每日的日常了。

  但身边许多经验丰富的育儿者可能太快把自己的经验套用在新手妈妈身上,忘记了新手妈妈初遇新生儿的无助与新生儿对妈妈的影响,也或许是彼此的教育方式不同,所以才会有:「让小孩哭一会也没关系」的言论。但小编敢肯定,如果自己还有下一胎,一定会先照顾好自己、先满足自己紧急的生理需求,再去处理哭闹的婴儿啊。

分享到

END

微信

微博

QQ

0
0
相关推荐
产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