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的婴儿有什么症状
发布时间 :2023-11-08
来源 :莱思纽卡
缺铁是指人体内铁元素的含量低于正常水平,导致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合成减少,从而引起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婴儿最常见的营养性贫血,严重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和健康。
婴儿缺铁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出生时铁储备不足。早产、低出生体重、多胎妊娠等因素会导致胎儿在母体内获得的铁不足,出生后容易发生缺铁。
2.铁摄入不足。母乳中的铁含量较低,如果不及时添加辅食或补充铁剂,6个月以后的婴儿可能会出现缺铁。另外,一些不适合婴儿食用的食物,如牛奶、大米粥等,也会影响铁的摄入和吸收。
3.铁吸收障碍。一些消化道疾病、感染、炎症等情况会干扰小肠对铁的吸收,造成铁的流失或浪费。
4.铁需求增加。婴儿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对铁的需求会逐渐增加,特别是在4-6个月和12-18个月这两个阶段,如果不能及时补充足够的铁,就容易出现缺铁。
婴儿缺铁的症状有以下几种:
1.皮肤苍白。由于血红蛋白减少,血液中携带氧气的能力降低,导致皮肤缺氧而变得苍白。特别是在唇部、眼睑、指甲等部位更为明显。
2.疲劳无力。由于缺氧,婴儿的新陈代谢和能量供应受到影响,表现为活动量减少、精神萎靡、睡眠多、易惊醒等。
3.食欲不振。由于缺铁影响了胃肠道的功能和食欲调节机制,导致婴儿对食物不感兴趣,甚至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不良的症状。
4.生长发育迟缓。由于缺铁影响了细胞分裂和器官发育,导致婴儿的身高、体重、头围等生长指标低于正常水平,甚至出现发育迟滞或停滞。
5.免疫力下降。由于缺铁影响了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功能,导致婴儿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呼吸道、消化道等部位的细菌或病毒。
6.神经系统受损。由于缺铁影响了神经递质和神经元的合成和传导,导致婴儿的认知能力、记忆力、注意力、情绪等受到影响,表现为学习困难、多动、易怒、不合群等。
婴儿缺铁的应对措施有以下几种:
1.及时检查和诊断。如果发现婴儿有上述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血液检查,确定是否为缺铁性贫血,并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
2.补充铁剂。根据医生的指导,给婴儿服用适量的铁剂,一般为每天1-3毫克/公斤体重,持续3-6个月,直到血液指标恢复正常。服用铁剂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铁剂应在空腹或饭前半小时服用,以增加吸收效果。
铁剂应与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或饮料一起服用,如橙汁、西红柿等,以促进铁的还原和吸收。
铁剂不宜与牛奶、茶、咖啡、鸡蛋等食物或饮料一起服用,以避免影响铁的吸收。
铁剂可能会导致婴儿的大便变黑或便秘,这是正常现象,不必担心。
1.调整饮食结构。给婴儿提供富含铁的食物,如肝脏、瘦肉、蛋黄、菠菜、芝麻等,以增加铁的摄入。同时,也要注意食物的多样化和均衡性,以保证其他营养素的供应。
2.预防缺铁。对于高危人群,如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多胎妊娠儿等,应在出生后尽早开始补充铁剂,一般为每天2毫克/公斤体重,持续4-6个月。对于正常出生的婴儿,应在4-6个月时开始添加辅食,并逐渐增加富含铁的食物的比例。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应在6个月后开始补充铁剂,一般为每天1毫克/公斤体重,持续6-12个月。
缺铁是一种常见的营养问题,会给婴儿带来多方面的危害。家长应注意观察婴儿的症状和生长发育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检查和治疗。同时,也要注意预防缺铁的发生,给婴儿提供合理和均衡的饮食,保证其健康成长。
分享到
END

微信

微博


